近日,一封感人肺腑的来信送到记者手中。一位即将移民的读者阿玲看到本报《保姆薪金见涨质量不见涨》道后,给记者来信讲述了全家人和自家好保姆杨姐6年来的深情故事,并委托晚报,为杨姐牵线搭桥另觅一个好人家。看完信后,记者被深深地感动了,谁说好保姆难找?好保姆就在我们身边。记者拨通了杨姐的电话,在罗湖一家冷饮店采访了她。 来信节选--------- “6 年多来,大姐(保姆)对我们家的付出和帮助几天几夜也说不完!她对多病的老人是那样的细心,她用自已的努力和爱心帮助、教育我儿子顺利度过了叛逆期,考上了美国一所高中;让我家老人没有遗憾离开这个世界,这点点滴滴我将永远记在心头。母亲去世不忘交待我们,大姐是一个好人,要好好感谢她。 我们全家要移民了,惟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大姐,在我们走之前,拜托我们一直信任和关注的深圳晚报,为我家好保姆杨姐牵线搭桥,找到一个好家庭。我们全家在美国等待大姐的好消息。。。。。。” 工会干部到深圳当了保姆 “1998年11月,我认识了大姐。有了大姐以后,我们就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,不管多晚回家,不管我们去外地多久,我们对家里都放心了。” 打了数十个电话后,在罗湖区一家冷饮店里,记者终于见到了阿玲临走还放心不下的保姆杨姐。 离开家乡之前,杨姐一直都在家乡湖南某县一家国营企业做工会干部。1996年春节过后,杨姐和一个朋友来到朋友嫂子开的加油站从事管理工作。老板的一个客户阿玲来西安出差时,老板多次夸奖杨姐能干。 在加油站看到勤劳肯干的杨姐后,阿玲于是决定“挖客户的墙角”。经不起阿玲的苦心劝说,老板决定让杨姐到阿玲家试一试,从未做过保姆的杨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跟着阿玲来到了深圳。 操持家务教育孩子一手抓 “去年,小浩去美国念书,临走之前,儿子特意走到大姐面前,流着泪说,阿姨,谢谢你!虽然只有一句话,但是我知道,儿子是发自内心的。”在信中,阿玲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感激。 杨姐来到阿玲家后,才发现这个家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和特殊。这是由两个家庭组合在一起的新家庭。 在两个年幼的小女孩,一个多病的老人,还有阿玲与前夫生的儿子。阿玲和她先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工厂里,很少回家,照顾老人孩子的重任全部落在了杨姐身上。小女孩好哄,照顾老人心细一点也没有问题,最让杨姐头痛的就是这个男孩子小浩。这个刚从老家来深圳的孩子完全被奶奶惯坏了,吃饭挑食,对人不尊重, 学习成绩不好,而且花钱大手大脚。 小浩早上起床后,常常故意将妈妈放在桌上的钱悄悄放进裤袋里,然后大吵大闹,说早餐钱不见了。 面对小浩的刁难,杨姐几次要走,都被阿玲劝了下来。杨姐决定想办法治治小浩的坏毛病。有一天,小浩又喊钱不见了,杨姐不紧不慢地说“小浩,你在口袋里好好找找,可能你忘了,要不,我帮你找?”小浩的脸红了,马上掏掏自已的口袋,难为情地说,找到了,是我忘记了。小浩花钱大手大脚,妈妈刚给了500元钱,没过两天又向杨姐要。杨姐总是策略地对小浩说:“妈妈出差了,走的时候只留了1000元,要花一个星期,小浩每天只有30元。”小浩虽然有些不情愿,但开始精打细算起来,渐渐就养成了节省的好习惯。 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,又让孩子有台阶下。杨姐就是这样把小浩的坏习惯改了过来。慢慢地,小浩接受了杨姐,从叫她“喂”,到叫她“阿姨”,最后,小浩总是亲热地叫她姨”! 杨姐告诉记者,小浩的改变是她在阿玲家最大的成就,小浩去美国之前,特意给她鞠了个躬说:“姨,谢谢你,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。”说到这里,记者看见了杨姐眼中晶莹的泪光。 以心换心成为家庭一员 “大姐在六年里就像我的家人一样,她给我的帮助,我点点滴滴都记在心里,大姐为我们全家的付出,几天几夜也说不完。。。。。。”杨姐用她的心赢得了雇主一家人的心,成为这个特殊家庭的一员。 又到了杨姐的生日,门铃在下午5时准时响起。一定是送蛋糕的来了,来阿玲家6年,杨姐过了6年的生日,除了生日蛋糕和丰盛的晚餐,还有阿玲夫妇送上的红包和祝福。回忆起这一切,杨姐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:“阿玲一家从来没有把我当外人,总是把我当长辈,当亲人看待。我所有的衣服都是阿玲帮我买的,吃饭喝汤从来都在一个桌上。过年的时候,阿玲总是提前将红包给我,让我以长辈的名义给孩子们发利是。阿玲怕他们移民后我一个人孤单,甚至还带我去参加过鹊桥会,为我找老伴。6年来,我们之间非常信任,他们把家里的一切都交给我打理,很少过问。”说起在阿玲家6年的生活,杨姐仍然十分激动。 后记------杨姐的两个心愿 杨姐不让记者登她的照片,因为她担心老家的亲戚朋友知道自已在深圳当保姆,怕亲友们给儿子压力,说他们不孝顺。杨姐向记者表示,她有两个心愿,一个是再找一个好人家。条件是雇主能和自已交心,把自已当作一家人,最好家里有两个保姆,可以相互做伴。如果能这样,就是苦点累点也值得!第二个心愿是自已开一家家政公司。现在很多雇主都感叹好保姆难找,杨姐愿意用自已的经历和感受去教育和培训其 他保姆成为让雇主满意的好保姆。 |